首页>资讯动态>绿建学院>【案例】 中建科技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办公楼

【案例】 中建科技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办公楼

一、项目介绍

研发中心楼位于成都市东南角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新兴工业园区内,集办公研发、公寓餐饮配套、技术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南楼为办公楼,北楼为公寓楼,总建筑面积约为 4400m2, 其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处理面积约为 4190m2 ,其中办公楼约为 2818m2 , 公寓楼约为1372m2。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设计,同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部分暖通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咨询,中德双方初步确定该气候区项目的预期能耗指标为:供冷供暖与除湿需求≦40kWh/(m2a)以内;供暖需求≦5kWh/(m2a),一次能源消耗≦120kWh/(m2a)(包括采暖、制冷、除湿、热水、照明、设备辅助用电用能)。

二、关键技术指标

⑴ 围护结构指标

⑵ 能耗指标

① 预制装配式砼结构

本项目是国内第一批采用预制装配式砼结构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南楼采用预制砼框架外挂板形式,北楼采用预制剪力墙结构形式。

②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本项目已列为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示范二期项目,西南地区首个被动式建筑申报“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认证”。

③ 采用 BIM 信息化

本项目还将采用 BIM 信息化的全过程建造,即实现数字化结构拆分设计、数字化工厂生产加工、数字化运输库存运输、数字化装配施工及后期运维。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结构和保温形式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加复合外墙保温体系或框架填充结构加复合外墙外保温体系,国内外工程经验都证明这是被动房应用比较广泛且成熟可靠的构造体系,能很好地满足被动式房屋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耐久性和装饰性。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发展满足多样化结构体系的被动式房屋已成为了建筑节能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成都项目的实施将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带动建筑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的进一步革命和创新,同时为该地区普通节能建筑结构保温体系进行因地制宜的选择和推广提供良好的借鉴。

三、节能技术措施

⑴ 高气密性技术

方案一:本项目中的气密层采用真空绝热板的铝膜包覆材料。在角落处采用自粘型气密性胶带确保气密层完整!

方案二:施工过程中的增加 LEAC 涂料方案:此涂料为核工业独立研发的原创技术产品,为“保军转民”的科研项目。一布四涂,可实现防水阻气功能,满足被动房的要求。

⑵ 无热桥设计

本项目分别试验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装配式建筑的被动式方法,保温形式分别采用了内保温和中置保温,有别于传统的被动式外保温的做法。对外墙、外窗安装节点、近乎建筑物的管道及遮阳构件安装均采用无热桥处理技术。

⑶ 冷热源设计

本项目采用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兼顾供热、供冷和免费冷却功能。其中地源热泵出水温度设置为两套,高温出水设备供应干湿风机盘管和辐射供冷供暖,标准出水设备用于新风系统的冷却除湿。

⑷ 可调节外遮阳

办公楼与公寓楼南侧外窗全部设置遮阳。

⑸ 自然采光

在一楼展厅屋面设置八个光导管,多功能厅屋面设 4 个光导管。

⑹ 复合通风技术

本项目首先确保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 30%以上。过渡季、夏季夜间可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时段,利用地埋管风系统预冷预热新风。根据计算,与人工制冷相比可节省投资 70%以上,节省电能约 80%以上。

部分区域设置风扇。风速从 0.15m/s 提高到 0.6m/s 后,有 3℃的制冷效果,节能效果可达到 18%。

⑺ 排风热回收

新风机组采用焓回收及显热回收两种回收方式。新风在实现冷却除湿前后实现自加热, 既能提高冷却除湿的效率,又减少再热能耗。

⑻ 离子瀑技术

来自芬兰的离子瀑技术。可收集纳米级颗粒,并利用不停机定时水清理将收集壁收集到的污染物清理干净。

⑼ 其他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电致变色玻璃、气凝胶玻璃、中悬膜玻璃、真空玻璃

0条评论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分类阅读

热门阅读

服务咨询
18501126985 13910675608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