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绿建学院>零碳建筑实现的技术路径和相关政策

零碳建筑实现的技术路径和相关政策

为应对气候变暖这一全球性问题,早在2020年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建筑领域作为我国主要碳排放的来源之一,零碳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BIPV的有效利用是近零碳建筑实现的重要措施。

一、零碳建筑的概念

在“能源、碳排放”的双重约束下,我国推动了建筑领域的低碳转型,在零能耗建筑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全生命周期,提出了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
零碳建筑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更是全面考虑建筑建造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目标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碳的零排放


零碳建筑是指充分利用建筑本体节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年减碳量大于等于建筑全年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筑。
它除了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中的高效保温、高效节能窗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外,更多的是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的效率,引入更多的智能控制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光伏
同时注重实现材料和产品的循环利用,有效的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减少碳排放。

二、零碳建筑技术路径

零碳建筑通过主动式建筑理念被动式设计理念相结合,最大幅度地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使建筑排放的碳量处于较低水平。
1、主动式建筑设计
(1)太阳能系统
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中的利用主要有附加光伏系统(BAPV)和光伏一体化建筑(BIPV)两种形式。
BAPV是最早且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与建筑结构常见的安装形式,主要是屋顶光伏电站;
BIPV是将光伏建材与建筑融为一体,直接替代原有建筑结构,BIPV采用的光伏技术目前主要可分为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晶硅组件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单位装机功率高,转化效率可达16%至22%,同样装机面积下发电量优于薄膜组件。
英利嘉盛依托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创新晶硅工艺,通过光学纳米镀膜技术解决了晶硅色彩单一的问题,可定制化外观、无热斑、透光率高等特点让光伏在建筑上的应用更加多样化。

(2)地道风技术
利用土壤夏冷冬热的特点为建筑提供热(冷)能,通过设计阶段对管道冷却能力的计算,确定管道的尺寸、长度、埋深及间距等,利用地道风技术,可以有效的缩短空调开启时间,极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


(3)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指所有使用大地作为冷热源的热泵全部称为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是一种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即可实现较多的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制冷,与传统中央空调技术相比能耗可降低20%以上,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


2、被动式建筑设计
以气候特征为引导,通过建筑物本身来收集、储蓄能量(而非利用耗能的机械设备)使得与周围环境形成自循环的系统。
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冬季以保温和获得太阳能为主,夏季兼顾隔热和遮阳作用。

三、各地区关于零碳建筑的政策

1、福建省


福建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推广屋顶光伏和发电玻璃等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开展“光储直柔”一体化试点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2、江苏省


江苏省财政厅发布《江苏省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大力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
支持能源领域碳达峰。支持符合条件的光伏、风电、氢能、生物质发电、储能技术等重大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

3、山东省


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纲要提出,积极发展BIM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4、浙江省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磐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鼓励在城市路灯照明、城市景观以及通讯基站、交通信号灯等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源。
推进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与近零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建设,2023年装配式建筑占比34%以上。


来源:中欧碳中和
标签: 零碳建筑

分类阅读

热门阅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