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大力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健康建筑的“健康”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不仅包括物理测量值,如温度、通风换气效率、噪声、照度、空气品质等,还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如平面和空间布局、环境色调、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材料选择以及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等。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四好”建设,是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未来我国健康建筑工作需从深化基础性研究、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规模化应用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健康建筑高质量发展。我国在低碳转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长期投入和实质努力,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是关键举措。

近期以“健康建筑与健康社区助力新时代好房子好社区建设”为主题的“2023(第五届)健康建筑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首发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走向可持续——Construction21国际“绿色解决方案奖”案例解析》一书,颁发了第九届Construction21国际“绿色解决方案奖”中国区国际入围项目证书。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荣获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解决方案奖”中国区大奖,项目通过应用“绿色产能、灵活储能、按需用能、智慧控能、高效节能”的绿色低碳技术,降低了建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零碳运行目标。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供图

把高标建材合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利用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从建筑通风、采光、保温、隔声等方面发挥建筑结构的优势,既保证了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又有效地减少了设备设施的能源消耗,尽可能降低建筑用能需求,从源头让建筑实现零能耗,以降低碳排放。

项目在建造阶段就将建筑外窗做倾斜处理,利用建筑自身结构实现自遮阳,以降低建筑夏季的空调能耗;同时增加导光板改变光线的方向,提高光线分配均匀度;中庭高侧窗设计及屋顶和侧墙设置32个导光筒,充分利用了天然采光。经综合测算,整楼采光系数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的面积比例为88.49%。

采用地道风和中庭“烟囱效应”的自然通风技术。南侧设置地道风采风井,室外空气经地下室冷却后送入展示大厅;在二层屋顶侧面设有电动可开启天窗,在夏季和过渡季节可以起到中庭拔风的作用,有效缩短入口空调制冷时间约20%,减少入口大厅空调制冷能耗约30%。

为了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同时兼顾降低造价、降低施工难度,项目外墙选择300mm厚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150mm厚保温岩棉,合理设定外墙传热系数为0.15W/(㎡·K),玻璃选用三银Low-E 6+12Ar+6+12Ar+6,窗框内做加宽隔热条,传热系数0.1W/(㎡·K)。同时,外墙采用高反射率材料,隔热反射功能不仅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具备自清洁功能,保障了立面整洁美观和其功能持续发挥作用。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项目建筑外窗及侧立面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供图

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

为了满足建筑中电气设备电能消耗、空调供冷供热、生活热水多样用能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碳排放,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形成了多种技术综合利用方式。

项目安装1022块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年发电量约为23.4万度,满足了建筑内照明灯具、风机、电梯、水泵以及插座用电等电能消耗使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为建筑提供采暖和制冷,全年总产能1596J,可以满足项目全年冷热量需求。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集热器,年总产热水量27t,并且太阳能热水与地源热泵系统耦合,在供暖季主要以地源热泵系统保证供暖,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生活热水;非供暖季将太阳能热水存储在地下,维护土壤冷热平衡,使地源热泵系统得以长期稳定运行。

智慧储能系统保证用电安全可靠

项目安装了高效锂电池模组,实现对光伏发电和市政供电的存储。白天光伏发电过剩时,优先进行储能,满足夜间用电达到削峰填谷效果,余电并网产生经济收益。

项目搭建了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对发电量和用电量进行预测,对储能系统充放电、暖通、照明等系统功率进行柔性调节。高效锂电池选用容量150kWh,在建筑断电情况下,建筑处于用电“孤岛”状态,电池用于供给电能,维持设备正常运行3小时,可以保证建筑用电安全可靠。

实现建筑运营高效节能

建筑运行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实际运行效果,为了让建筑运行调节智能、精准、及时,利用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和ATE传感器,对PM2.5、CO2、VOC、温度和湿度参数综合判断室内外环境数据,自动调节绿色低碳的运行模式,以此满足建筑健康和舒适需求。

采用能耗监测系统与高水平的能源管理服务对建筑产能、储能、用能统计分析,实时监控,对设备异常、故障自动报警,并基于三维建模(BIM系统)对故障位置进行实时定位,重点实现对零能耗运行情况的监测与指导。基于产、储、用、控、节等方面对零能耗的贡献度进行分析,给出运行建议,让建筑的运营实现高效节能,让生态城市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建材报
标签: 既有建筑
0条评论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分类阅读

热门阅读

服务咨询
18501126985 13910675608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