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闻追踪: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

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方案提出了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提升农房绿色低碳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完善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强化法规标准支撑、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12项重点任务。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在工作实践中,经济发达和技术成熟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率先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持续降低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增量成本,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要积极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标准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实现新的净零建筑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设计新建筑以达到净零性能目标,这对成本有什么影响?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KGBC)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清晰地审视了这些问题。

该研究更进一步计算了在“延伸”情景中实现2030年目标所需的成本。不出所料,为满足这一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变更导致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住宅楼的分析发现成本上涨了5.3%,而对于办公楼,研究发现成本上涨可能低至8%或高达17%。这凸显了尽早进行供应链创新和投资的必要性,以便扩大低碳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成本。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工作方案》提出,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和图集,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离不开建筑领域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6亿千瓦,未来还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国城乡建筑及周边预计可安装光伏装机达28.5亿千瓦,可为光伏面板安装提供充足的空间资源。此外,《工作方案》还要求推广应用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这对建筑光伏发电接入和消纳提出更高要求。后续,可通过推动“光储直柔”、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等技术应用,进一步挖掘建筑储能和可灵活用能资源,推动建筑从单纯的电力消费者转为具有“产、消、蓄、调”功能的电力产消者。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绿色发展的热潮。在建筑行业,各种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也在近几年被认为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在一系列绿建概念中,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成为横跨光伏、建筑两大行业的热门概念,备受追捧。

若按照2%的BIPV渗透率计算,每年仅新增建筑的BIPV市场空间近千亿元;再考虑到存量建筑改造,BIPV市场长期空间或将突破万亿。2022年6月,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出通知《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关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这份通知意味着未来新建的公共建筑和厂房,一半应采用光伏覆盖,且其中大部分将采用最新的BIPV建造。据兴业证券测试,BIPV装机总潜力约在1500~2000GW,对应市场规模将达到7.5~10万亿元。

为鼓励建筑与光伏等清洁能源融合发展,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部委陆续发布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80余项利好政策。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安徽、浙江、广东、陕西、吉林等13省市超20地市明确了光伏建筑补贴政策,直接助力BIPV产业发展。

随着政策逐渐落地实施,2024年或将有望成为BIPV快速发展元年。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工作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支持建筑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供热应用,开展火电、工厂、核电等余热利用。目前,我国建筑采暖热源主要包括集中热电联产电厂、区域燃煤燃气锅炉房等,每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快优化建筑供暖用能结构,大力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可以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也能够明显降低供热运行成本。比如,在建筑容积率小于3的建筑低密度区,可以优先推广空气源、土壤源、中深层地热源热泵等,如建筑密度更低时还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实践中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使用集中或分散的空气源、土壤源和水源热泵进行建筑供暖。在容积率大于3的高密度建筑区,为满足较高的供热需求,在有效解决热量有效采集、长周期高效储存、长距离低成本输送、热量参数变换等问题基础上,可推动充分利用核电、火电、垃圾焚烧厂及冶金、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余热。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2023年12月27日,在马栏山视谷中心人才公寓,今年大学毕业留长工作的易小姐打开空调,房间内温度便迅速升高。所不同的是,这台空调没有外机,而是采用集中供能,接入了1公里外的马栏山智慧能源中心。

“我来自北方,原以为长沙的冬天湿冷刺骨,肯定非常难熬。没想到在长沙也能享受到集中供暖,回家后不用冻得缩手缩脚,而是像北方一样温暖舒适”易小姐说。

同日,在洋湖生态新城,洋湖南区智慧能源站继上月底主体封顶后,项目首批热泵机组设备顺利进场。该项目是长沙首个全部面向住宅集中供能的区域能源站,可为约6000户家庭提供集中供能服务,预计明年正式供能。

长沙越来越多的片区正迈入“集中供暖”时代。根据今年出台的《长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长沙将实施低碳建筑标杆工程,以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两岸为重点,形成“一片多点”的地热能集中供能格局,到2025年浅层地热可供能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建设低碳建筑典范项目10个以上。
标签: 建筑节能
0条评论最新评论
成交记录加载中...

分类阅读

热门阅读

服务咨询
18501126985 13910675608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